上城区**所副所长谭鸣宇介绍,合流管道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进行雨污分流,以前我们会建造一个截流井,目的是为了将雨、污水进行分离。天晴或雨量较小时,管中只有污水或者混合初期雨水,截流井内的堰墙可以将污水截流,使其流向污水管中。大雨时,将部分雨水和污水截流进入污水管中,其余雨水经堰墙溢流,流向河道。而现在安装的弃流井算是截流井的升级版。原理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弃流井内不光是原来的堰墙,还有一个可控的闸门,而那个圆形的罐子,其实是一个雨量计,它对雨量的测定更为,通过观测雨量,可以采用自动或者人工的方式控制闸门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
雨污分流也不是什么“拍脑袋”决定。今年4月,办公厅发出的通知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10月中旬公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要求,“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雨污合流地区应当结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改造。”一年两发文件,足见雨污分流是大势所趋。
再说说合流制的缺点:①收集的水量差距非常大,雨季的污水量和晴天的污水量差距非常大,这就给污水厂的运行带来度,晴天污泥*“饿死”,雨天又*吃撑吃不干净;②合流制管网可靠的一个支撑不使过量污水进入污水厂的设施叫截流井,就是在暴雨天,会将雨污合流的这部分污水中,过量的部分污水直接排到河里。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雨污水在排水管道里面已经充分混合,所以通过截流井排放的这部分**过污水厂处理能力的污水,其实也是污染非常严重的,所以说使用液动限流闸门进行截流式非常有必要的。
初冬时节,宽阔的姚江穿城而过,今年的姚江比往年平静。
城市与河相依而生。姚江两岸的滨水空间,是余姚城区生产、生活的中心。但在绿树掩映下的江边行走,许多余姚人仍心有余悸——2013年,“菲特”台风裹挟着风雨降临,姚江洪水倒灌,余姚大水围城整整7天方才散去,整个城市陷入瘫痪。
正是当年这场大水,坚定了浙江治水的决心。
余姚之困,折射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水网密布的浙江,许多城镇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有河流贯穿其中。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水泥丛林快速扩张,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但河道防洪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先说合流制,采用的非常多,优点也很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系统简单,只用一套排水管网,雨污水一起排放,但是因为要承接雨水,所以管径要大很多;②可以收集初雨水,接入污水厂处理。所谓初雨水就是晴天之后下雨初的那部分雨水,会携带地面屋面路面的垃圾尘土污染物进入管网,可以说是非常脏的水,合流制可以把这部分脏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排放。
液动限流闸门做的操作手册:点击手自切换按钮,调到自动模式,此状态下设备自动运行,不用人为操控。
如:在液位控制条件下,液位处于低液位或者低液位以下再或者低液位与高液位之间,设备保持雨水闸门关闭污水闸门开启状态;待液位上涨到高液位及以上,设备自动开启雨水闸门同时关闭污水闸门,并保持此状态;直至液位下降到低液位后,设备自动关闭雨水闸门同时开启污水闸门,并保持此状态,直至液位再一次上涨到高液位及以上,以此循环运行。
若:在雨量控制条件下,雨量达到雨水开雨量时,设备自动开启雨水闸门同时关闭污水闸门,并保持此状态;直至雨量下降到污水关雨量后,设备自动关闭雨水闸门同时开启污水闸门,并保持此状态;直至雨量再一次上涨到雨水开雨量值时,以此循环运行。